崔维成:突破“深渊”

    |     2013年11月20日   |   书院新闻, 项目新闻   |     评论已关闭   |    1774

作者:记者 张建松

7000米,是我国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所能到达的最深处,这一深度意味着“蛟龙”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%的广大海域使用。
不过,在我国的“深潜英雄”、“蛟龙”号第一副总设计师、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崔维成教授看来,这一深度还不够,他的最新目标是研制能到达海底11000米的载人潜水器,开创我国的深渊科技新领域。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,他惜时如金、倾其所有、全力以赴。
“只有大舍才能大得,我的梦想是早日抢占世界深潜制高点”
走向深海大洋,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根据海水的深度,国际海洋界将海深0~1000米称为“浅海”;将1000~3000米称为“半浅海”;将3000~6000米称为“深海”,将6000~11000米称为“深渊”。
科学家初步调查发现,深渊区的生物、海洋生态、海底地质等都有明显不同,对地球生态、气候、生命起源、地震预报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,深渊科学和技术研究正在国际上悄然兴起。由于人类极难到达深渊区,这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,也是世界海洋科技最前沿。
“‘蛟龙’号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,标志着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成功跻身国际深海俱乐部。然而,从深海高科技总体发展趋势看,‘蛟龙’号的研制成功仅仅是我国深海载人宏伟事业的第一步。”崔维成说,“紧盯世界海洋科技的最前沿,我国深海科技还应将目光投向深渊,研究开发11000米全海深的第三代载人潜水器。”
目前,深渊科技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。考虑已经成长起来的“蛟龙团队”完全有能力挑起国家项目的大梁,崔维成经过慎重考虑,在“蛟龙”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凯旋的第二天,向中船重工702所递交了辞职报告。
“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只有大舍才能大得。我舍弃了成功后的鲜花与掌声,舍弃了一般人看重的局级待遇,但我得到了追求梦想的时间与空间。我的梦想是早日抢占世界深潜制高点,填补我国空白,这是我最为看重的大得。”
“科学家要实现科学梦想,不能仅向国家等、靠、要”
为了早日实现“深渊科技梦”,今年3月,崔维成来到上海海洋大学组建“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”。他依靠上海的科技、人才和经济优势,结合上海海洋科技发展战略,组建了一支新的研发团队,提前启动全海深(11000米)第三代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工作。
“我算了一笔账,国家立项研制11000米载人深潜器至少要在3年以后,立项后的研制时间还需七八年,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启动前期研究,到国家立项时就可以直接制造了,整个研制过程起码可以缩短3年时间。”崔维成说。
没有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,11000米载人深潜器的前期研究经费从何而来?
“上海海洋大学每年给予不少于1000万元的科研经费,但对于所需经费规模将达10亿级的科研项目来说,仅靠这些钱远远不够。”崔维成说,“受国际上私营企业家支持第三代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启发,我们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‘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基金’,接受相关企业集团捐赠和民营企业家赞助,探索利用民间资金支持国家前沿科技的新途径。”
“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基金”募集到的第一笔钱,是崔维成说服妻子捐出的200万元。刚开始,生活很节俭的妻子怎么也不舍得捐出这笔款,回国20年只有这点积蓄,一家三口还居住在一套90年代的两居室里,连书房都没有,她一直想换套房子。况且儿子今后上大学、成家也都需要钱。
崔维成先劝服了儿子,再劝妻子说:“今后儿子读书的钱没问题,其他的要靠他自己能力去挣,而我们希望别人做到的事,自己首先应该做到。捐出这笔钱,我国今后在国际深潜竞争的大舞台,就有可能变成主角,无论是对国家、对民族、对个人,这笔账都是划得来的。”
在崔维成父子俩的劝说下,妻子终于同意捐出200万元。她深知丈夫这次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干一件大事,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,首先要家人支持。为了支持大哥的梦想,崔维成的妹妹、弟弟也慷慨解囊,甚至他的海门中学老同学戴志康、黄苏东、刘鼓川等也被他的热情所打动。短短几个月,“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基金”已募集到近500万元资金。
“募集资金,全凭个人对国家深渊科技的理解与支持,以及对我个人事业心的信赖与期待,我希望至少能募集到2000万元。”崔维成说,“一名科学家要实现科学梦想,不能仅向国家等、靠、要。随着经济发展,我国民间资本越来越雄厚,参与公益慈善成为一种新时尚。我相信,如果用科学的热情感染企业家,一定会有企业家愿意出钱出力资助一个个超前的科学梦。”
“要将‘蛟龙’号积累的经验应用到突破万米的深渊之中”
崔维成心里的“深渊科技梦”,不仅是研制一个类似于“蛟龙”号可以重复使用的11000米载人深潜器,同时还要建造一艘科考母船、建立一个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,把中国科学家送到世界各大洋的海沟和深渊。
“事实上,我立志从事深渊科技的灵感就来自于‘蛟龙’号。”崔维成说,“在‘蛟龙’号5000米级海试和7000米级海试过程中,我深切体会到工程技术人员与科学家密切配合的好处,深切认识到应尽快将‘蛟龙’号积累的经验应用到突破万米的深渊之中。”
参照“蛟龙”号国际合作、协同推进的运作模式,崔维成聘请了十名国际顶尖专家作为他的“深渊顾问”。其中包括国际著名导演、美国地理学会的探险家詹姆斯•卡梅隆;1960年下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潜英雄唐•沃尔什;俄罗斯和平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和主驾驶阿纳托利•萨加洛维奇;美国载人潜水器协会主席威廉姆•科恩等。
崔维成认为,作为深海高科技的最前沿,11000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市场转化能力强,具有良好的商业化前景。在可预见的未来,一旦实现载人、无人潜水器产业化,作为深海矿业勘探、辅助海洋工程装备等方面的工业应用需求必将迅速增加。以载人潜水器为基础工程的深海周边产业蓬勃发展,还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。
“我深感有幸处在一个好时代,有幸被中央授予‘深潜英雄’的称号。在有限的生命里,真正能为国家的海洋事业、为社会和民族做点有用的事,在世界海洋科技的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,是我最大的梦想,我很享受‘追梦’的每一步。”崔维成说。(半月谈记者 张建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