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教育出路之初探

    |     2018年11月20日   |   研究成果   |     评论已关闭   |    3006

薛卫萍,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中心

1 引言
无论是政府、教育专家、老师还是家长都对当前我国的教育不太满意,对于学生十分抱怨的沉重学习负担如无休止的做题、测试、考试、课外补习等不知如何来解决。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,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似乎除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外,不知道其它还有什么用途。很多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,还有同学的羡慕。就这样,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——为了考试而学习,为了虚荣而努力,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在步入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。文化大革命期间, 耽误的是一代人对知识的获取, 但那时大多数人都还有自己的信仰。恢复高考后, 想学习的很快就把知识补回来了。而现在的教育功利性太强,由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知识上,特别是英语教育走入了一个最大的误区,孩子们化太多的精力在学一门外语上,而花在自己母语上的时间还不如外语,做人的道理、道德品德和做事能力技能及与人相处等方面的教育严重缺失,已经暴露出许多心里问题和社会问题。缺乏信仰、道德沦丧,这些方面的内容长大后很难再补。家长和孩子也非常无奈地面对中国的教育,现在许多家长选择把很小的孩子送到国外就读,一些家长还把孩子送到山里去专学中国的传统文化,这是对中国教育的一种无声抗议,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。教育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, 中国的外资或民办培训机构都可以上市,社会培训机构应该以继续教育及业余的兴趣爱好为主,而目前主要培训中小学学生为主,这是个严重的问题。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到过许多发达国家,学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,但没有实实在在落实到中国的教育改革中。因为有难度找各种借口不去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,这是很不称职的。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, 如何改变应试教育,加强信仰和素质教育,要从国家层面引起重视,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。目前我们把每一个教育阶段的独立价值忽略了,如何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年龄段学他们该学的知识,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。基于这样的认识,本文也来谈一下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和重点的认识,旨在抛砖引玉,期望得到专家的批评指教。
2 学前教育
社会上流传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,许多家长误认为让孩子一出生就学会各种知识,就不会输,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教育。 对孩子来说快乐的童年是最重要的,事实上应该是学会做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。
这一阶段孩子不需要学什么知识,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教育,怎么快乐怎么玩,在玩中学会基本的文明礼貌,学会最简单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。事实上教育部为了规范幼儿教育,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,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,在2001年就印发了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通知,纲要内容非常好,但十二年过去了还停留在试行,没有配套的措施跟上等于一纸空文。教育部完全可以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,规定幼儿园教育必教内容,组织早教专家编写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教材,完全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,内容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故事为主,做成游戏、视频的形式,强制幼儿园教学这些内容,并制定一套检查方法。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幼儿开始,应试教育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。

3 小学教育
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如何做人、做事,以品德和理想信仰教育为主,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。
这个阶段首先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,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,就应该让孩子快乐学习和主动学习,小学低年级语文、英语主要以听说为主,逐步过渡到写,上海小学语文已有此进行教改试点,效果不错。但有些学校老师还是新老方法一起上,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,小孩晚上大部分时间用来抄写生字,重复性的作业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,小学数学应以搞清数学的概念为主,不需要太多的考试,以考查为主,孩子以就近上学为主,更不能让孩子直接得到知识,这样失去了对知识的神秘感,先让孩子去感悟,去思考,然后得到知识,每学到一个知识点能产生快感,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。由于开始的时候,知识都特别简单,比较容易得到感悟,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。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小学教育可以通过教材的改革来实现,最近有个早教领域的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,推出了幼小衔接课程—布奇乐乐园幼小衔接百分百课程,课程内容确实不错,顺应了目前的社会大环境,他们在学前教育阶段推广,但这个课程应该放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更为合适。
小学也是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时期,配套一些素质教育的教材,激活孩子的梦想,唤醒孩子对于生活学习的激情和活力, 激发爱心学会感恩、培养勇敢精神。三字经、千字文、弟子规等“儿童国学启蒙育心经典”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;古往今来,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,陶冶情操,提高修养。除了教天文地理,还应解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,如:为什么苹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泻?……让孩子们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,知识是那么有趣;让他们知道科学就是力量,知识就是财富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。
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创导上,要强制小学阶段的灌输,设计一套考查学生素质的方法,各级教委以此方法来考查评定学校和小学老师的优良,形成素质教育为第一考评指标,最近上海推行小学零起点教育和等第制考核评价,减轻小学生的负担,不管怎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,但一定要有配套措施跟上,才会有效果。
4初、高中教育
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后时期,虽然教育部门规定,不设重点学校,学校不设重点班,小升初不考试,就近分片入学,但实际的情况完全不是如此,上海很多所谓的好的公办初中,利用特色班可以提前录取的优势,招考一些好的学生,进入重点班级,所谓的好学生就是小学期间在各种竞赛中获过奖,这反过来又迫使小学生去参加各种竞赛,要改变现状一定要从源头上改变,特色班不能提前录取,一般来说特色班让民办学校去开,公办学校就是有特色班也应该从就近分片入学的学生中录用,取消借读生,真真做到从源头上取消跨区学生,改变对初中学校的考核模式,升学率在压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,目前的改革中的中、高考自主招生没有监督制度问题很多,没有起到选拔特殊人才的作用,违背了改革的初衷,产生了腐败和新的不公,使得落后地区的考生上名校的机会更少,由此社会上流传“拼爹”的说法。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放弃中、高考,出国留学,小留学生的人数逐年在增加,这是对中国高考制度的一种抗议。
要改变应试教育方式,首先要改变考试的内容,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好基础文化科,把自然科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学好,打好自然科学基础,而不是学得很深,很累,在中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科学的兴趣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,为上大学深入学习作好准备,但目前为了升学率,所谓的好学校都在提前教育,初中前两年基本学完初中课程,后面就是加深拔高学习,高中已把大学的部分课程提前学习,因为高中的一些难题用高等数学就会很容易解,让学生在高考前“用力”过猛,在该储备学习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,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,这样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。
中学阶段可以学习一些国外好的教育理念,建立丰富多彩的各种社团,内容包含德智体各方面,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以上的社团活动。目前要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必须从源头上改变应试教育, 上海正在探索利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给自主招生、专科和高职等录取提供参考,.
5 大学教育
当国外的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,贪婪地积聚能量探索科学,为今后工作做准备的时候,身为中国的大学生却长长地舒了口气,到了大学,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管理,觉得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。
很多学者用金字塔来形容中美学生的学习能力。差别在于,中国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正金字塔,年纪越大学习的空间越小。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倒金字塔,他们学会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。中国学生缺乏学习动力,加上大学的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,都让他们觉得上大学是无比轻松的一件事情。从自身到外在都没有敦促他们学习的力量,于是,放松成为一种普遍的状态,都在讨回他们前12年被克扣的休闲时间,尽情地休闲。中国学生是刻苦学习12年,到大学休闲,只有到了大学高年级,部分考研的学生在为高一级的学位学习。美国学生是“休闲”12年,大学开始刻苦学习,玩命的学。这是走向社会前,最有价值的黄金学习阶段,他们在本领与情商的提高上会有质的飞跃。
大学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素质和人格素养的培养,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、独立思考、与他人合作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,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其次不能忽视通识教育。这个阶段在通用性知识学习的基础上,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,对某一领域知识的进行深度与广度的学习,学会观察不同学科、文化、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,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,学会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,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,松紧严出的教育模式, 学生可以保留学籍先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学校读书,这样学习就有目的性.目前许多大学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办学,不断促进中国大学的教育改革,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。
五、结束语
总之,中国的教育问题之根本是拔苗助长,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和动力不足,社会对人才和成功人士的评价体系存在严重问题。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,企业需要大量的蓝领技术人才,而中国的大学盲目扩招,使得人才的供需不平衡加剧,造成了就业压力。创一流大学和重点中学的做法,把有限的教育资源作不公平的分配,人为地扩大原有的差距。
国运系于教育,改革才是出路。首先要改变目前高考一考定终生的考试制度是最关键的一步。教育改革,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改革,更应该是全社会的改革。家庭教育理念的培育、学校教育的开放创新,社会教育环境的多元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改革释放的红利亦应着力于教育,只有从根本之处下手,才会奠定一个国家强盛的未来。2010年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就印发了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,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,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。纲要内容写得非常好,涉及到本文提出的大部分内容。但三年过去了,现状如何,有多少学校在做,教育也需要制定一套像ISO900系列那样配套的可操作的规范来具体指导、检查目前的教育,规定每个阶段每个年龄层应该学习相应的知识点。没有教育的改革,经济改革很难更好地前行,期望各级教育部门从现在做起,根据纲要内容制定一套可操作的实施规范,一定会逐步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。